神经调控医生联盟
当前位置:
 Neuromodulation Doctors Union

政策法规
骶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IC/BPS的长期疗效分析
来源: | 作者:island | 发布时间: 2022-11-21 | 521 次浏览 | 分享到:

01

研究背景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持续性或复发性慢性盆腔疼痛、压迫感或不适,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如尿急或尿频。疼痛、压迫感或不适通常随着膀胱充盈而增加。


IC/BPS的治疗选择仍比较局限,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作为一种有效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方法已被用于治疗IC/BPS。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关于IC/BPS短期疗效的报道,缺乏中长期随访结果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张鹏团队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其团队开展的28例SNM治疗难治性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NM的长期疗效。该报告于2021年7月发表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42卷第7期,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DOI:
10.3760/cma.j.cn112330-20201109-00760


02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朝阳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共收治43例接受SNM Ⅰ期自固定电极置入术的难治性IC/BPS患者,其中28例接受Ⅱ期永久刺激器置入术(转化率65%)。28例患者中男5例、女23例,中位年龄63岁。28例均曾行膀胱水扩张检查和口服不同种类的药物治疗(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戊糖多硫酸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其中11例曾行膀胱灌注(包括肝素、透明质酸钠等),8例曾接受传统中药、针灸等治疗,均疗效不佳。


记录患者Ⅰ期自固定电极置入术前及术后测试期的排尿日记(至少3天,主要包括尿急程度评分、24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单次最大尿量、次均尿量)、间质性膀胱炎问卷(VAS评分和O'leary-Sant评分)等。测试期仅行SNM治疗,不联合其他治疗,测试期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50%,则定义为治疗有效,如患者同意,可行Ⅱ期永久刺激器置入。


SNM永久刺激器置入术后联合治疗:SNM治疗后虽然症状改善>50%,但对于症状改善有更高要求的患者,以及SNM治疗后症状复发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联合治疗遵循从保守到手术、从无创到有创的原则,即按口服药物、膀胱灌注、肉毒毒素注射、不可逆大手术的顺序联合治疗。


随访:SNM术后症状改善稳定者,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排尿日记、VAS评分、O'leary-Sant评分及总体反应评价表(Global Response Assessment, GRA)。GRA评估主要是基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分为严重恶化、中度恶化、轻度恶化、无缓解、轻度改善、中度改善和显著改善。评估SNM相关不良事件(感染、血肿、电极移位、电极排斥反应等)。

03

研究结果


28例测试期症状改善均≥50%,均行Ⅱ期永久刺激器置入术,2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使用SNM治疗,中位随访29.5(21.25, 61.75)个月,结果见下表:


_

基线期

测试期

随访期

p

尿急程度评分

4.0

2.0

2.0

<0.05

24h排尿次数

26.0

17.0

16.5

<0.05

夜尿次数

9.0

5.5

5.5

<0.05

次均尿量/ml

59.0

87.5

105.0

<0.05

单次最大尿量/ml

100.0

135.0

125.0

>0.05

O'leary-Sant评分

31.0

20.0

16.0

<0.05

VAS评分

9.0

4.0

4.5

<0.05


3例在末次随访前拔除SNM系统,其中2例分别在SNM术后7、10个月因症状复发,尝试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但效果仍不满意,分别在SNM术后11、13个月拔除SNM系统;1例SNM术后34个月症状复发,并出现膀胱挛缩,膀胱纤维化严重,容量降至90ml,无法联合其他治疗,于术后35个月拔除SNM系统。因3例患者年龄较大(分别63、66、66岁),拔除后均选择膀胱全切+回肠通道术。


25例末次随访时仍使用SNM治疗,其中15例联合其他治疗方式:6例联合口服药物(抗组胺药物、戊糖多硫酸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例联合膀胱灌注(1例应用肝素、1例应用透明质酸钠)及口服抗组胺药物,3例联合肉毒毒素注射,1例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及传统中药,2例联合传统中药治疗;此14例的GRA评估,4例症状显著改善,8例中度改善,2例轻度改善。1例Ⅱ期术后,膀胱、会阴疼痛好转,但未达到患者预期要求,自行关闭刺激器,症状加重后再次开机,后联合膀胱扩大术及肉毒毒素治疗,症状显著改善。


10例SNM术后未联合其他治疗,其中2例显著改善,4例中度改善,1例轻度改善,3例无缓解。无缓解的3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69、75个月,症状复发,调整刺激参数后,症状仍未有好转,建议加用口服药物,患者均未遵医嘱用药,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症状无缓解;1例于Ⅱ期术后58个月过度弯腰后出现电极移位,电刺激感消失后症状复发,拟入院拔除刺激器。


不良事件:28例中,除1例电极移位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血肿、电极排斥反应等不良事件。

04

讨论


本研究评价SNM长期疗效的标准主要参考GRA。选择以疼痛改善为主要观察指标,缘于难治性IC/BPS的主诉大多以疼痛为主,其余下尿路症状可能继发于疼痛。疼痛的缓解,可能带来其他症状的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VAS评分和GRA变化一致,也证实了这种假设。与此同时,尿急程度评分、24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以及次均尿量明显改善,而单次最大排尿量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体现了疼痛缓解促进下尿路症状的改善,显示SNM对于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直接缓解作用,但同时也提示SNM对于膀胱功能储尿容量的改善作用较弱。


本研究患者测试期的症状(包括VAS评分、O'leary-Sant评分、24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次均尿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而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这些改善情况也可以很好的维持。本组患者长期疗效与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似,这可能与本组患者SNM术后大多辅以不同作用机制的辅助治疗有关,从而使IC/BPS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SNM作为难治性IC/BPS的一种治疗选择,可以改善多数患者的症状,并维持较好的长期疗效。




本文所使用的临床数据和结果全部引用自以下文献:

吴栗洋,杨云波,张建忠,等.骶神经调节治疗难治性IC/BPS的长期疗效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1,42(07):535-539.DOI:10.3760/cma.j.cn112330-20201109-0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