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忍受糖尿病足带来的钻心疼痛,到得知左腿必须截肢,再到后来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微创手术保住左腿。刚过去的一个月,76岁的陈立强(化名)经历了大起大落。帮助他摆脱疼痛避免截肢的,是附着在他脊髓上的电极片。
01.
转机
陈立强患糖尿病已有20多年了,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血液内多余的糖分让他的血管和神经始终泡在“糖水”中,这导致他下肢的神经和血管病变、下肢动脉闭塞。
为了通开腿上的血管,他前后做了三次介入手术。虽然介入手术让部分血管重新畅通,但通开不久,这些血管又闭塞了。陈立强脚上的部分微小血管甚至没有血流经过,时间一长逐渐发展成糖尿病足——这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两个月来,陈立强左脚的第三个脚趾开始发黑、疼痛,疼痛愈加难忍,他吃不好、睡不好。骨科医生告诉他,要想解决问题,“一劳永逸”的办法是截肢,陈立强难以接受。
陈立强的朋友推荐他到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看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脑科医院功能神经科副主任医师惠浴祚。惠浴祚检查后告诉他:“可以试试脊髓电刺激术,先不考虑截肢。”这让陈立强喜出望外。在详细了解手术原理后,他决定入院治疗。经过几天血糖调整和术前准备,陈立强的手术开始了。
▲惠浴祚医生查看患者情况
新生
02.
什么是脊髓电刺激手术?惠浴祚说,就是将一个电极片植入到患者脊柱的硬脊膜外,这个电极片通电后会持续刺激脊髓神经,进而治疗腿上的神经和血管,达到控制疼痛、改善血管微循环、修复周围神经的目的,血运畅通后,远端肢体的养分就能跟上;同时,电刺激还可以促进人体释放活性物质,修复神经,减轻感觉异常。
手术开始后,功能神经外科主任耿凤阳和惠浴祚谨慎操作,在患者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通过背部一个长约5厘米的小切口,将一段长5厘米、宽1厘米的电极片植入到患者第十节胸椎椎板下的硬脊膜囊后方,使电极片贴附在硬脊膜上,这个电极片通过一根直径1毫米左右的导线与电刺激器相连。就这样,脊髓电刺激术一期的手术结束了。
手术后,惠浴祚医生开机调控、设置参数,进行脊髓电刺激一期测试治疗。当体外电刺激器开通后,电极片就开始发射微弱电流。很快,跟疼痛有关的神经信号消失了,陈立强感觉疼痛减弱了不少,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酥麻感。“原来是八九分疼,现在只有两三分疼了。原来冰凉的双腿温暖了很多,很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在疼痛评估时,陈立强连连称赞手术效果好。
10天后,考虑到该技术确实改善了疼痛情况,陈立强决定做第二期手术。二期手术中,医师们要将火柴盒大小的电刺激器“埋”入陈立强腹部皮下,而导线也被“埋”在皮下“隧道”里,如此一来,电刺激器和导线就不会影响陈立强的正常生活了。二期手术比一期更简单,手术很顺利,陈立强慢慢摆脱了止痛药。而且,通过调整相关参数,陈立强感觉长期困扰他的疼痛已经很微弱了。
03.
优势
脊髓电刺激术,优势何在?
惠浴祚医生提醒广大糖友,糖尿病足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在洗脚时要用合适的水温,平时穿着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每天检查双脚情况,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到门诊检查、评估。
患者一旦出现下肢疼痛难忍、足部破溃发黑的情况,要积极就诊。现在通常的药物治疗,对于糖足的神经和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脊髓电刺激治疗已经被证明可以显著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下肢疼痛,还可以改善下肢缺血,降低截肢率。
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士刚介绍,与药物治疗或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脊髓电刺激术有很多优势,如效果确切、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创伤小,一期能够测试等。脊髓电刺激术除了可以治疗糖尿病足,还可缓解各类顽固性疼痛,减少或摆脱长期服用止痛药的副作用;同时,还可对脑出血、脑外伤导致的植物人进行促醒治疗等。
张士刚说,脊髓电刺激术具有可逆性、可调控性,当患者不再需要脊髓电刺激治疗时,电极随时可以拆除,不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如果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疼痛部位、程度发生改变,可以用程控仪在体外调控刺激参数,无需再次手术即可达到改进疗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