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B三线治疗方案的长期成本分析
期刊:Urology practice,IF:暂无
背景:
A型肉毒素注射(injections of botulinum A,BTX)、骶神经调控(SNM)和经皮胫神经刺激(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PTNS)均是OAB的三线治疗方法。本文的目的是进行一项长期成本分析,综合考虑每种治疗方式的持续治疗、患者诊断年龄、护理途径,从而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模式提供帮助。
【方法】本文分析了2015年-2020年诊断为OAB并接受三线治疗的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类型和费用。通过合并自付额、共同保险和免赔额,在患者和治疗类型的水平上对总付款和患者贡献的治疗费用进行汇总。
结果:
我们从商业索赔MKS中确定了17755例患者,从医疗保险补充(MDC)数据库中确定了1091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0.7±11.1岁和75.5±7.6岁,接受三线治疗的患者主要是女性(84.9%,MKS,74.8%,MDC)。对15年期间的长期成本进行了分析。PTNS是总净支付(105337.50(MKS)、94102.50(MDC))和患者自付(9177.60 MKS,3921.00 MDC)中最昂贵的。BTX的总净支付额为67968美元(MSK)、54261美元(MDC),患者自付为2850美元(MSK)、1110美元(MDS)。就总净支付和患者自付而言,SNM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总净支付5179.10美元(MKS)、6099.00美元(MDC),患者自付59.10美元(MKS)、60.00美元(MDC)。
结论:
从总净支付和患者自付来看,在15年的时间里,SNM是OAB最具成本效益的三线治疗。
大便失禁病理生理研究基础及诊疗策略更新现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摘要:
传统屏障理论认为,大便失禁与直肠肛管屏障作用失衡及大便性状相关。但在临床实践中,其被证实并不能准确解释所有类型的大便失禁。近年来,大便失禁相关机制研究已转变为从整体人手,将直肠肛门作为功能单元、通过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支配及肛门内外括约肌调控的环路机制的新理念;以骶神经调控术为主流术式的大便失禁诊疗策略正悄然发生变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提升大便失禁诊疗需求越来越急迫,本文从大便失禁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及诊疗方式更新角度,探讨其诊疗及机制研究趋势。

图5 基于整体理论的大便失禁发病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图解
【SNM在临床中拓展的适应证】
(1) 神经源性疾病导致的大便失禁:包括椎间盘突出、单侧创伤性阴部神经病变、脊柱裂、肌营养不良症;
(2) 外科相关性疾病导致的大便失禁:溃疡性结肠炎行全结直肠切除 J 型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直肠脱垂修复术后、有或无新辅助放化疗史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后 LARS 等;
(3) 直肠肛门畸形术后;
(4) 肛门外括约肌萎缩;
【SNM在治疗大便失禁的可能机制】
(1) 调控躯体-内脏反射抑制结肠活动,提高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力,从而提高控便能力
(2) 增加肛门外括约肌调节活动。研究表明,SNM刺激阴部神经能增强大脑皮层和肛门活动有关的运动中枢反应,使得肛门外括约肌活动增强达到控便;
(3) 可调控结肠蠕动节律,介导逆蠕动活动,减少大便对直肠肛管刺激,从而减少大便失禁风险;
(4) 可通过调控盆底肌群及直肠肛门支持结构,改善肛门括约肌缺损型大便失禁。
参考文献:
[7] Pelling M, Hammett J, Patil D. Long-Term Cost Analysis of Third-Line Treatment Option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Urol Pract. 2024 Jan;11(1):62-69.
[8] 陆立. 大便失禁病理生理研究基础及诊疗策略更新现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3,26(12):1126-1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