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9月29日,由国际尿控学会(ICS)举办的第53届国际尿控学会年会于加拿大多伦多隆重召开。该会议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尿控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集合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参与者涵盖泌尿科、妇科、泌尿妇科、物理治疗、护理、神经病学、小儿泌尿科及药理学等多学科医疗专业人员。
神经调控技术是目前治疗功能泌尿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且该领域也在不断地创新中。本次大会特设有“膀胱过度活动症与神经调控”、“与世界级专家一起实操骶神经调控——理想电极导线放置”、“治疗OAB的新兴神经调控技术”、“盆神经与神经调控”等多项神经调控相关的专题分享。下面为您节选精彩内容进行系列报道。
骶神经调控对功能性高压低流排尿女性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长期影响:定时炸弹? 汇报人:Ross Stephens 摘要: 研究目的:ICS将女性排尿功能障碍(DV)定义为女性排尿过程中由于尿道周围横纹肌和提肌不自主间歇收缩导致的间歇排尿和或尿流率波动,排除神经损伤或病变导致。DV可导致完全尿潴留或低流率排尿,伴或高或低的排尿压。高压低流(HP-LF)排尿可导致膀胱和肾功能异常,膀胱出口梗阻一般病情进展为平滑肌肥大,代偿,最终失代偿。 SNM是诊断为DV的女性中广泛使用的疗法。基线UDS诊断为HP-LF排尿的女性,相比于逼尿肌无力的女性,在SNM治疗后膀胱和肾脏恶化的风险可能更大。 与器质性膀胱出口梗阻(BOO)不同,功能性BOO(fBOO)通常会导致尿流率和逼尿肌压力出现波峰和波谷,这可能会导致用于表示排尿期情况的Pdet.Qmax和Qmax数据无效。压力-流量曲线下面积(AUC)代表整个排尿期间累计的逼尿肌压力,可能是描述继发性膀胱和肾功能障碍风险的更可靠参数。 这项初步研究旨在评估功能性HP-LF排尿的女性在长期SNM治疗后压力-流率AUC是否发生变化。 研究方法:我们比较了7例女性患者治疗前和SNM长期治疗后的尿动力学数据。纳入标准为有异常尿流率以及逼尿肌压升高(平均Pdet>30cmH2O)的女性患者,同时排尿阶段通过X线观察到尿道中段内径的变化(通过膀胱软镜排除器质性BOO)。排除标准包括神经病变(异常的脑和脊柱MRI/神经系统检查)或既往盆腔放射治疗史。 所有患者均完成2期的骶神经调控手术,一期手术使用倒刺电极,手术遵循标准化技术流程。程控参数选择术中应答最佳的触点为负极,并可以在最低刺激幅度下产生尿道、阴道、会阴或肛门等中线位置的刺激感。脉冲宽度为210µs,频率为14Hz。 治疗成功被定义为下尿路症状(LUTS)和功能(包括排尿量、残余尿量、自我导尿频次、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或夜尿症状)改善≥50%。患者在二期手术后第一年有4次随访,此后每年一次随访。 所有尿动力学检查均按照ICS良好尿动力学实操规范执行。我们用配对t检验比较了初次就诊时和SNM长期治疗后的AUC(AUC=∫Pdet.dt,如图1所示)和AUC/VV(标准化为排尿量)。分析的其他UDS参数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DO),DO峰值压力(DO PP),膀胱顺应性,最大膀胱容量(MCC),排尿量,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max.Pdet),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 患者总体印象变化(PGIC)量表评估了患者对SNM治疗的主观感受。 研究结果:受试者初诊年龄21-49岁(中位42岁),静态尿道中段最大压力112-183cmH2O(中位144cmH2O)。SNM二期手术到后续UDS检测的间隔天数为161-1234天(中位986天) 。最新PGIC评分为4-7分(中位6分)。 图2包含长期SNM治疗前后的UDS参数。基线表现和长期SNM后AUC的平均(±SD)变化为-1747(±3194)cm.H2O.s (p=0.198),AUC/VV的平均(±SD)变化为-68.7(±168.9)cm.H2O.s.ml^(-1) (p=0.323)。 长期SNM后Qmax和残余尿量(PVRs)的平均变化分别为+3.3(±4.2)ml/s (p=0.01)和-21.0(±44.6)ml (p=0.26)。最大Pdet的平均变化为-6.7(±6.4)cm.H2O (p=0.03)。UDS储尿期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容量和顺应性的平均变化分别为+3.8(±160.5)ml (p=0.95)和+48.4(±95.1)cm.H2O.ml^(-1) (p=0.32)。在最初和随后的随访中,两名患者被证实存在DO。 与之前短期SNM治疗前后UDS参数比较的研究相比[1,2,3],我们的结果未发现长期SNM治疗后AUC或AUC/VV的统计学显著性或显著趋势变化。这提示HP-LF排尿的女性患者存在膀胱和肾脏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尿动力学充盈期参数或肾功能未发现明显恶化,这表明在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内不太可能发生膀胱和肾脏恶化。 结论:继发于DV的HP-LF排尿的女性患者接受长期SNM治疗后,整个排尿阶段未发现逼尿肌压力的降低。这一相对长期和新颖的数据表明,应监测该群体患者膀胱/肾功能的恶化情况。 参考文献: [1]Everaert K, Plancke H, Lefevere F, Oosterlinck W. The urodynamic evaluation of neuromod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voiding dysfunction. Br J Urol. 1997;79(5):702-707. doi:10.1046/J.1464-410X.1997.00145.X [2]DasGupta R, Fowler CJ. Urodynamic Study of Women in Urinary Retention Treated With Sacral Neuromodulation. J Urol. 2004;171(3):1161-1164. doi:10.1097/01.JU.0000113201.26176.8F [3]Drossaerts J, Rademakers KLJ, Rahnama’I SM, Marcelissen T, van Kerrebroeck P, van Koeveringe G. The Value of Ambulatory Urodynamics in the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 of Sacral Neuromodulation. Urol Int. 2019;102(3):299-305. doi:10.1159/000493988 原文来源:https://www.ics.org/2023/abstract/214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平台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